中文科技资讯
业界资讯 互联网 手机资讯 电脑硬件 数码产品 家电产品 APP应用 手机游戏 PC游戏

Canalys 机构:中国车企希望在智能手机领域分得一杯羹

2022-11-03来源:IT之家编辑:汪淼

11 月 3 日消息,Canalys 机构发布最新报告称,科技公司(谷歌、阿里巴巴、百度)以及智能手机厂商(苹果、小米、华为等)正积极计划和部署,确保在未来的智能汽车市场中立足。科技厂商的目的不仅旨在掌握用户的车内行为和车辆数据,而是将自己定位为一级供应商(如华为和百度)或直接宣布造车(如小米)。车企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它们的市场份额将会被夺走。

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消费者数字生活的核心,中国的一些车企正在探索制造智能手机的机会。蔚来汽车 CEO 李斌表示,该公司计划为其用户制造智能手机,并打算每年进行更新迭代,这使得蔚来引起不小的的影响。吉利还通过其子公司之一的星纪时代收购了智能手机厂商 —— 魅族的多数股权。虽然吉利收购魅族的主要是出于建立更好的数字座舱和生态系统的需要,但吉利及旗下的品牌预计将利用魅族和其相关业务,在智能手机和电信领域寻求更多的机会。

车企重新获得对数字用户体验的更大控制权

智能联网车机一直被视为智能手机的延伸,苹果 Carplay、安卓 Auto 和百度 CarLife 等智能手机镜像系统的普及就证明了这一观点。然而,数字座舱意味着车内环境正在成为新移动时代的“第三空间”。IT之家获悉,报告称中国车企现在正试图利用智能手机作为智能汽车生态系统的延伸,帮助实现以生态为主导的功能和智能驾驶与生活相关的使用场景。然而,由于目标不一致,将智能手机的开发以及核心平台功能的研发交给第三方开发商存在一定风险。开发商和平台服务商往往盲目追求增长而忽视了用户体验和车企最初设定的预期效果。

现在正是有能力的车企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好时机,并不是因为市场有所需求,而是因为智能手机创新进度放缓。除了可折叠显示屏和手机摄影技术的进步之外,智能手机厂商正投资其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领域,通过推出更多设备和人工智能服务来发展其扩展生态系统。中国的车企在推出独特的创新技术方面有望拔得头筹,这些创新来自于智能手机和汽车之间的无缝整合,超越了车载娱乐和导航。有助于提高安全性、驾驶安全性、充电效率和整体用车体验的智能用户场景的使用案例对帮助迎来新的移动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车企需要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车企计划通过首款智能手机进军高端市场,以吸引愿意尝试新事物但具有高期望和高收入的客户。车企不仅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缺乏品牌影响力,而且他们的目标受众群体也局限于各自现有的用户和潜在买家。

车企必须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努力成为行业的替代品,以吸引用户离开已有的智能手机品牌。它们需要推出与汽车品牌紧密相连且具有独特卖点的智能手机,才能够与现有的智能手机品牌抗衡。车企在赢得消费者高度赞誉之前,至少需要确保软件和功能的成熟度与苹果、华为、小米和其他公司的产品不相上下。智能手机较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较快的行业节奏对车企们来说是个挑战,但在了解消费电子行业如何运作方面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对于在盈利能力方面欠佳的新势力车企来说,保持对智能手机生产的长期投资具有挑战性,因为该业务迅速带来良好回报的可能性较低。激烈竞争的市场,将会淘汰推出低于消费者预期设备的厂商。

车企如果不能在其战略中优先考虑智能手机,且没有意识到未来的智能驾驶体验将高度依赖于智能手机,那么很可能在两三次迭代之后放弃。

大量的方案可供车企选择

虽然科技公司在智能汽车市场中寻找机会以将其作为潜在的收入和增长动力,但车企要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同样的目标则要艰巨得多。从车企的角度看,智能手机的最佳定位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初始阶段则专注于功能和商业模式的探索。一旦手机产品系列成为用户体验的关键,车企就可以考虑从硬件、软件和服务的销售中获取利润。

如果鼓励用户更换常用手机是一个挑战,那么车企可以从备用手机的角度来赢得用户,因为许多消费者会因为特定的使用场景而携带多部手机。例如,智能手机可以与科技选装套件升级捆绑在一起。厂商必须明确地告知用户他们在车内使用智能手机时获得的功能以及附带的服务(补贴或另收费),以避免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到吃惊。关键是让有好奇心的用户,通过车企的设备和服务组合所特有的功能开始建立习惯。虽然大多数厂商以追求高标准的设备和服务为目标,但对于车企来说,第一部智能手机满足消费者期望更为重要。

对于野心不大的中国车企来说,智能手表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虽然智能手表越来越受欢迎,但是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中只有小部分人使用可穿戴设备。当智能手表与车辆配对时,可实现许多智能功能,从智能车钥匙到远程启动、温度控制等等。这些新功能会吸引寻求全新体验的用户。但是,车企必须确保强大的健康和运动追踪功能,最好是与可穿戴设备领域成熟的玩家合作。毕竟健康和运动追踪功能是大多数人一直使用智能手表的最关键原因。